做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医学人——校长巩守平在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25-07-02 点击量: 作者:党政办公室 来源:党政办公室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广大校友、社会各界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所有人都早起一小时,在这一小时的路程中,大家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另一道风景,有波光粼粼的灞河水和岸边的依依杨柳,有清晨明媚的阳光和雨后清新的空气,一切是那么和谐友好,像是向在座的每一位学子送上一道道祝福。此刻西安医学院的校园也是橘井泉香,进行着每年一度初心的回溯和奋斗的分享。刚才,教师、校友、家长和学生代表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奋斗历程,分享了成功秘籍,这些都将成为在座各位战胜困难的法宝。请同学们永远记住,今天在这样一个承载着大家美好青春回忆的运动场上,我们庄重举行了2025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在此,我代表学校向所有毕业生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无私支持你们的家长致以最衷心的感谢!特别向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研究生基地多年来在学生培养、学校发展方面给予的付出和努力表示真诚感谢,向西安医学院发展历程中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表示崇高敬意。此刻,我们师生同坐别绪长,杏林春暖济世方,正是桃李芬芳满天下,此去鹏程万里光。
同学们,你们将奔赴新的征程,新征程上,要以“用之不竭”的精气神迎接未来。这种精气神,首先要从学校走过的74年峥嵘岁月中探寻。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缺医少药,当年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过13年延安时期的首任校长罗冬祥同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于1951年创办了学校的前身——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从此,西医人开启了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守护人民健康的教育事业。1958年,学校自办的红旗制药厂成功研制“百咳灵糖浆”,疗效显著,并成立百日咳医院,多次组织医疗队深入农村、走进农户,为百姓送医送药,得到省内外群众好评。2005至2006年学校升本前夕,未央校区建设如火如荼,老师们干劲十足,即便是穿雨鞋、踏泥泞路,如旱厕,依然无怨无悔地克服重重困难,确保新校区第一届本科生如期开课。这就是红色校史赋予我们的西医底色,一直滋养和引领着西医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
其次是从学校三个不同时期的办学历程中探寻。中专历史时期,学校与原西安医科大学联办三届器官整合大专班,大专时期与延安大学联办五届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本科期间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开办三届卓越人才联合培养班、与空军军医大学联合开展临床医学卓越人才特需项目,培养硕士研究生。在不同时期的办学历程中,西医人一直有着更高更远的梦想,并且付诸行动、不断践行。在与这些高校的学习合作中,西安医学院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培养威廉希尔优秀的医学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如今学校成为开办本科、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的省属一批次本科高校,正紧锣密鼓地狠抓内涵建设,向着高水平医科院校迈进。我们要诚挚感谢西安交通大学、延安大学、空军军医大学给予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支持和发展,也要向历代西医人的执着努力与接续奋斗而学习,学习先辈们和老师们永不满足于现状、坚持树立新的目标、永不停歇、永远以谦逊之心去学习、去实践的精神。我们相信,付出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哪怕是失败、哪怕是教训,依然同样宝贵、依然受益无穷,因为它会使一切不可能为可能。
最后是从学校为基层培养人才的办学定位中去探寻。建校以来,学校累计为国家培养15万医药卫生人才,生源80%以上来自三秦大地,80%学生在陕就业,专业对口率80%,在县级及以下的就业率达69.5%,约7.75万人,覆盖陕西各个县域、社区。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一些县级医院中,西安医学院毕业生占比近40%,他们中许多人已成长为医疗骨干、管理骨干,成为所在医疗机构的中流砥柱,老百姓把他们当作自家人!
同学们,刚才,响应“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号召的同学们集体宣誓,要以实际行动奉献西部建设,为教育强国、为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基层校友代表匡世东的发言令人感触很深,像这样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的校友们,他们的足迹已经遍及三秦大地,遍布西部的各个省份,甚至把对人民生命健康的责任与担当写在了西藏阿里的皑皑雪山上。赴西藏阿里支边学生代表王思橦的发言,也让我非常感动,这个来自农村的东北女孩,毅然决然选择支援阿里,我曾询问她,父母如何看待她的选择,王思橦说:“我的父母也是农民,完全支持我去阿里服务人民健康。”她用实际行动扛起了“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这才是青年人应有的风采。我提议,向所有在基层工作、响应“西部计划”、在西藏等高原地区工作的同学们、校友们,致以热烈的掌声!
此刻我想起一位校友曾对我说:“老师,不到基层不清楚,到了基层才明白‘大夫’二字的分量有多重。患者的表情、家属的眼神,朴实无华、直截了当的诉求激励着每一位医学人。”同学们,没有人生来即优秀,也没有人生来就平庸。刚才南岩东校友介绍了他从中专一路自考到大专、本科直到硕士博士,以及现任唐都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学科带头人之一,他放弃平庸、拥抱优秀,靠的正是自己的努力,所以成功的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肯努力。今天很多老师和家长为西医学子提出建议,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要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与党和国家共命运,只有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命运,与党和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才能实现自己的科学追求和人生价值,才能成就精彩人生。
同学们,刚才通报了毕业生的总体情况,以及2025届毕业生在国家、省级各类竞赛、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好人好事中的优秀表现,录取到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本科生和录取到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代表也都作了很好的发言,在这里我再向大家展示几组数据:今年毕业的3173名本科生中有737名同学被国内外126所高校录取攻读硕士,还有5名硕士生攻读博士,“双一流”大学录取率达28.02%、医学类院校录取率63.46%,其中不乏C9院校和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高校。全科医学、儿科学、临床医学三个专业考研升学率45%以上,临床医学卓越班升学率达63.8%,全校升学率连年攀升,这也是历来最好的成绩。请允许我代表学校为你们点赞!也请你们继续秉持优秀品质,续写精彩篇章,未来母校将以你们为荣!
同学们,这就是西安医学院,一所为身边老百姓培养人才的学校,一所具有开阔胸襟、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向兄弟高校学习、持续追求卓越的学校,一所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坚持为基层输送医药卫生人才的学校,这就是我们的学校,这就是西医人,他们始终坚持和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矢志不渝、接续奋斗,始终将党和国家需求摆在第一位,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威廉希尔:在主榜中参考排名跃升至第367位,较去年大幅提升166位,实现了令人瞩目的“百位跨升”,同时,在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强势挺进前50强,较去年提升23位,当下,学校正以“一三五”工作举措奋斗“十年强校”计划,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同学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来时的路,未来也将毅然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走出更加宽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同学们,这就是你们奋斗新征程上必须具备的精气神。作为校长,离别之时,我还想对你们提三点希望。
一是要学会感恩的思维方式。刚才,学生家长代表讲到,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要感恩父母、社会、母校、老师,感恩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感恩大自然给予的馈赠,感恩民族和人民给予我们的岁月静好,感恩党和国家为教育事业提供的优良条件。今天我更想强调的是“感恩思维”的培养,感恩思维就是个体理性对待现实、珍惜当下,并以积极的心态表达感激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换位思考、一种正性共情,一种思维角度转变、思维视野的拓展,也是一种思维创新。有研究显示,感恩思维可激活大脑前额叶皮层与腹侧纹状体,有益于大脑的积极重塑和认知模式的改变。拥有感恩思维,你们的抱怨就少了,也不再狭隘和消极地看世界,会威廉希尔地关注他人、帮助他人、珍惜现在,会更加积极主动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从而慢慢发现自身的优秀和世界的美好。
二是锤炼坚持的优秀品质。“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习近平总书记这句饱含中国智慧的讲话,以及“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名言,都是劝诫我们要坚持不懈。同学们应该聆听过威廉希尔:思政课特聘教授路生梅医生的讲座,或是了解她的感人事迹。作为北京知青,大学毕业后她只身一人来到榆林佳县,坚守“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的诺言,80余岁高龄仍在为群众义务门诊,一干就是一辈子,深受老区人民爱戴,被授予“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这荣誉称号的背后正是路老日复一日的坚持。刚才,许富杰也讲,他的导师曾告诉他,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平凡的人也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工作也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这段时间,同学们都在因就业而忙碌,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希望留在大城市,在实力强、待遇好的地方和单位工作,大家都在选择,在选择中比较,在比较中选择,现在还有一些同学没有确定就业意向。实事求是来讲,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强调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基层卫生人才补充,“以基层为重点”写进了国家卫生工作方针,这也是就业岗位供给与需求发生变化的原因。因此,同学们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明大势,切不可盲目攀比。作为学校、作为老师,我们永远支持大家,希望你们无论作出何种选择,都要脚踏实地地坚持,坚持不断学习,坚持努力工作,在坚持中汲取不竭的力量,这种力量一定会帮助你们不断走向成功。
三是涵育大医的家国情怀。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大医”不仅指医术精湛,更强调医者要具备心怀苍生、济世救人的道德境界。纵观我国医学史,不乏“大医”典范,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开启辨证施治之先河;李时珍遍尝百草,历时二十七载,编纂《本草纲目》惠泽后世;林巧稚为数万新生儿接生,被誉为“万婴之母”;王忠诚院士在谈到“论医生对患者的责任”中讲到“如果说老百姓是从政者的衣食父母,那么患者的康复则是医生学习、工作的动力源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病人培养了医生,每一位医生应当持感激之心,如面对家人、朋友般善待患者,使其尽快恢复健康”。这就是大医,这就是大医素养,将医术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医者的使命不仅是治病,更是守护生民立命。当今医学技术突飞猛进,基因编辑助攻遗传病新型疗法、AI辅助诊断提升诊疗效率、机器人手术精准至微米级……然而,技术越发达,越需警惕“术盛而道衰”的危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无论科技如何进步,医学的核心始终是对生命的敬畏。在AI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呼唤“大医情怀”,正是这样的情怀,使技术有了温度,救治有了灵魂,唯有如此,医学才能真正成为“仁术”,我们方能无愧于“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同学们,你们即将开启人生新征程,无论何时何地,请牢记你们是西医人,永远要把个人发展与党和国家的事业紧密结合,听党话、跟党走,主动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明天起,你们将成为西医流动的名片,当患者因你们解除病痛时,就是你们对老师最好的回报,当乡亲们说“西安医学院的娃很能干”,那就是母校最好的口碑。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你们将如繁星洒向大地,此去万千星辰,归来仍是风华正茂。希望你们始终心怀对生命的敬畏,践行医者的使命,让生命之光在你们的守护下熠熠生辉。祝2025届全体毕业生前程似锦,“医”路芳华!祝所有人幸福、健康!
谢谢大家!